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3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360184
左卡尼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疗效观察(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25日 周晓枫 闫娜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观察左卡尼汀联合丹左注射液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 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137例,随机分为常规组68例和观察组69例,两组均进行调脂、抗血小板和抗心肌缺血等基础治疗,应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醛固酮拮抗剂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左卡尼汀2.0 g加入2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注射1次/d,丹红注射液40 mL加入10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1次/d,2周为1个疗程,两组治疗前后均行超声心动检查,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每搏输出量(SV)及心排血量(CO),观察两组血尿常规、电解质及肝肾功能。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疗效、LVEF、LVFS、SV和CO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两组治疗后复查血尿常规,电解质及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 结论 左卡尼汀联合丹红治疗老年性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关健词] 左卡尼汀;丹红注射液;心肌病;心力衰竭

    [中图分类号] R9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1(c)-0058-02

    缺血性心肌病是心肌纤维化导致心肌的供血长期不足,心肌组织发生营养障碍和萎缩,或大面积心肌梗死后,纤维组织增生所致,属于冠心病的一种,主要表现为心力衰竭和心脏扩大。相关资料显示,冠心病是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1]。本院应用左卡尼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的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137例取得了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年龄均≥60岁,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Ⅳ级,超声心动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小于45%,有明确的冠心病或心肌梗死病史,冠脉造影多支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力衰竭患者。排除标准:凡合并急性肺水肿、阻塞性肺病、急性脑血管病、严重肝肾疾病、严重高血压病、严重电解质紊乱、恶性肿瘤等患者均予以排除。

    1.2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9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137例,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68例)和观察组(69例)。常规组中,男50例,女18例,年龄60~78岁,平均(67.9±5.4)岁,心功能Ⅱ级24例,Ⅲ级34例,Ⅳ级10例。观察组中,男48例,女21例,年龄60~80岁,平均(68.2±7.4)岁,心功能Ⅱ级27例,Ⅲ级33例,Ⅳ级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两组均给予调脂、抗血小板和抗心肌缺血等基础治疗,应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醛固酮拮抗剂等常规抗心力衰竭药,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左卡尼汀(商品名:可益能;批号H20080513)2.0 g加入20 mL 0.9%NaCl溶液中静脉注射1次/d,丹红注射液(菏泽步长制药有限公司)40 mL加入100 mL 0.9%NaCl溶液中,静脉滴注,1次/d,2周为1个疗程。两组治疗前后均行超声心动检查,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每搏输出量(SV)及心排血量(CO)。观察两组血尿常规、电解质及肝肾功能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心功能改善2级及以上。有效: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心功能无改善或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病例总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常规组总有效率为70.6%,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心脏超声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LVFS、SV及CO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后两组血尿常规、电解质及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

    3 讨论

    缺血性心肌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病变导致的心肌供血不足,心肌细胞凋亡、坏死、心肌纤维化、瘢痕形成的疾病,临床表现为心脏僵硬、扩大,发生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严重者可发生心脏猝死,是终末期冠心病的一种。心力衰竭时,心肌细胞血氧匮乏,导致细胞水肿、能量代谢障碍、线粒体受损等,ATP生成减少或功能障碍,影响兴奋-收缩耦联,导致心肌舒缩功能障碍,进而加重心力衰竭。研究表明[2],能量代谢和心肌舒缩功能障碍及电生理紊乱等与心力衰竭密切相关,故能量代谢疗法有望成为一个全新的治疗靶点,调整代谢紊乱成为改善冠心病心功能的一个重要手段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03kb)